夜晚,道路上的车水马龙,借助长曝光进行拍摄,能够得到有动感的车灯轨迹,画面中动静结合,效果很不错。那么,拍摄车轨有哪些摄影技巧?有哪些错误的拍摄方式?如何拍出好看的车轨呢?
车轨照片的效果,与我们实际中看到的车水马龙的场景不太一样,为何会产生这种拍摄效果呢?这就需要涉及到车灯轨迹的拍摄原理。
我们知道拍摄车轨要借助慢速快门来实现:长曝光拍摄时,移动的车灯就是画面中的亮部在移动,所以形成较亮的光束,车辆较多时,光束越明显,就会拍摄出车轨的效果。
所以,车灯轨迹的拍摄原理是借助慢速快门,用长曝光的方式记录移动的车灯,形成车轨。
拍摄车轨,快门速度较慢,从1秒到15秒不等,偶尔还会超过30秒。所以,手持拍摄会造成画面的抖动模糊,要避免手持拍摄。
拍摄车轨,取景时车轨占据画面太小,导致其他夜景“喧宾夺主”,车轨主体不突出。所以,能够使用对角线构图、靠近拍摄来解决。
当我们使用B门或M档拍摄车轨时,快门速度需要自行设置,虽说要用慢门拍摄,但曝光时间不宜过长。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拍摄,曝光时间过长会导致画面都是光线,影响拍摄效果。
拍摄车轨时,如果将道路两侧灯光明亮的写字楼、商场外墙的橱窗灯等融入画面中,在长曝光下会很容易过曝,所以拍摄车轨要避免这一些场所进入取景范围。
拍摄车轨,最容易实现的拍摄地点是人行天桥;或者选择低角度拍摄,在路边蹲下拍摄;或者城市高楼、山上俯拍都是OK的。
其中,选择拐弯处来拍摄车轨,更能表现车灯轨迹的线条感。还要避免道路两边的写字楼、商品橱窗等入镜,避免因为长曝带来的过曝。
30秒的曝光时间范围内,首选快门优先拍摄模式,快门速度根据车流量的疏密来选择,ISO控制在800以内,光圈自动。同时调整曝光补偿来控制画面的亮暗,因为点测光的原因,画面容易欠曝,需要调整曝光补偿。
如果曝光时间超过30秒,则需要用到B门拍摄,手动控制曝光时间,文章后面会有实例讲解。
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一张查看效果,再以此来调整白平衡。想让画面氛围偏暖黄色,就将色温K值调高500或更多;想让画面呈现蓝冷色的氛围,就将色温K值调低500或更多。
道路上的行车方向会让拍摄效果不同,汽车朝拍摄者方向开来,是前车灯形成的车轨,灯光较强,车轨的颜色偏黄偏白;汽车远离拍摄者时,是后车灯形成的车轨,光线较弱,一般形成红色的车轨。两种方向有不同效果,看拍摄者如何选择。
先找到道路两侧无显著光源的天桥,走到天桥正中间,架上三脚架,连接快门线;再调整相机取景,天空占1/3,车轨占2/3;将拍摄模式调整到快门优先,使用点测光对左侧道路的车灯测光,将曝光补偿增加1EV;然后将ISO设置为100,快门速度选择15秒拍摄,光圈自动。最终拍摄效果如下图。
在道路两侧或路中央拍摄时,首先要注意安全,借助低角度拍摄可以拍摄到下图这种自带风感的车轨。
同样选择道路两侧无明显光源的地方,特地选择道路拐弯处;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连接快门线,放在道路一侧低角度仰拍取景;再调整为快门优先模式,快门速度选择4秒,ISO100,光圈自动,未调整曝光补偿,所以画面偏暗。
下图为B门拍摄,在山上拍摄曲折的山路,车流量少,在长曝光下,一辆车的车灯可以拍出火龙一般的效果。
找到当地较曲折的山路,走到山上进行取景,拍摄难度在于爬山;使用三脚架+快门线,将曲折的山路纳入取景画面中;再选择B门拍摄,因为车流量非常少,而且通过这一个路段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所以大概需要100秒左右的曝光时间,将ISO设置为100或50,光圈选择F22;最后等待车辆出现就按下快门,等车辆通过松开快门即可。
拍摄车轨,不同的快门速度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即车灯轨迹的疏密、长短等。而选不一样的拍摄角度,画面效果可以是自带风感的车轨、可以是蜿蜒曲折的火龙、还可以是红白两色的车轨对比。
如果要拍摄出好看的车轨照片,需要拍摄者多加尝试,逐渐降低快门速度,感受车轨在不同快门速度的表现,并且尝试多角度拍摄,从实践中感受摄影的魅力。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摄影知识、技巧,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Tony说摄影,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