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电竞网址大全MT1魅光管安卓APP上线,下载详情地址

第十一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丨陈晓峰:针孔与太阳

来源: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03 13:23:26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3年至1985年在衢州市技工学校陶瓷专业班学习;1985年至1987年在衢州陶瓷厂莹白瓷车间工作;1988年至1990年在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学习;1990年至1992年在衢州教师进修学校担任代课教师;1992年至今在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担任美术教师。2009年开始用改装针孔相机创作作品,2013年开始自制针孔相机,并以太阳轨迹为拍摄主题。

  我是浙江衢州人,1965年出生,1985技校毕业后,在陶瓷厂当工人,主要进行陶瓷造型设计。1998年作为第一批自费生进入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学习了两年,之后在当地一所学校任代课老师。1992年12月进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担任美术老师一直到现在。

  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受陶瓷厂一名摄影干事的影响,他做暗房时,我打过下手,较系统地学习了黑白胶卷的冲洗和黑白照片的制作。1997年前后,和全国各地一样,衢州老城开始大规模拆迁,一次从拆迁现场回来,猛然拿起相机,揣上几个黑白胶卷,又冲回现场,于是我就成了狂拍老城摄影人了。本来一直做以泥塑为乐的匠人,一下转为摄影发烧友。现在回想起,可能自己无力面对这种时代的改变,想用摄影留住将逝的场景,以求得安慰。断断续续快拍了二十年,底片大部分压在箱底。看着现在被称为“老照片”的这些图,刚好和我进入“怀旧”情结的年龄相符。

  二十年来我一直相机在身,创作了两个作品,一个是为我工作的学校出版了一本以普通师生、教学场景为主,反映职业学校变迁的书《飞珠散玉》,16年10月出版。这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事,当时随手随兴拍的照片也能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是我没想到的。二是我女儿从1999年出生,我坚持每天给她拍一张正面的肖像,一直到女儿20周岁才结束这一个项目,女儿从婴儿到儿童到少女,现在已经是青年了,不为什么,只为了每天有一个时间和女儿在一起。这些摄影活动加深了我对“时间”的理解。

  2009年左右,在一本过往摄影杂志上看到一条短消息,配了一张邮票大小的插图,介绍一位法国艺术家拍太阳的轨迹,办了一个展览并取了一个有幽默感的名字“光棍”(长时间的太阳曝光轨迹就像一条棍子),使我有了拍摄太阳的念头。2010年12月开始,用一台传统相机去镜头改针孔,拍太阳轨迹,从半小时、一小时、一直延长时间试拍着,当一条三小时的带圆弧的太阳轨迹出现时,我被这条流畅、漂亮和壮观的弧线所感动,我久久望着这段圆弧想:以后我就用这段圆弧当针孔创作的主题了。这以后,太阳在我眼里或心里不单单是一个点,而是一条大跨度的弧度,脑子常常出现经过针孔汇聚的光点像激光一样缓慢而坚定地雕琢着底片的画面。

  无论是拍摄太阳还是月亮,都少不了长时间的等待。在拍摄的过程中,我的心绪会进入一种入定的状态,不会因为长时间等待而变得焦虑,经常处在平静想问题的状态,或是脑子清空了部分状态,特别能感悟。记得,有一次在高铁施工工地拍太阳,清晨,我在车里看着书,在很短的时间内有老农牵牛,载重卡车,和远处的动车经过消失在前方,而太阳还是从容淡定地运行着,我就想:无论地球上发生啥惊天动地的事,太阳还是照常运行着,不为所动。还有在拍大烟囱时,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日晷,几十米的长影投在地上,横扫一切,盖过所有起伏,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扰。有一次在中秋节拍白天一条太阳光带和晚上一条月亮光带,片子冲出一看,月亮光带不见了,再仔细一看,二者几乎重叠在一起,一句伟人的诗词脱口而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拍摄的等待时间里,我看书的效果特别好,主要是读高中女儿老师布置读的书,《论语》、《老子》、《庄子》,还有霍金的《时间简史》,各类艺术史都是我的最爱,而且一本书反复看五至八次,太阳、相机、我,在此时形成一个和谐的气场,我很是享受。

  《前线》评价您为“荒原中逐日的孤独行者”,对这个称号,您是怎么样看待的,针孔摄影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假如一件事需要二人以上合作的,我是一个非常能妥协和谦让的人,在所有同事评价中,我是个极好相处的人。假如一件事我一个人能全部承担的,我就按我的想法去做,人家的评价和怀疑对我影响不大,而且能大时间投入地做,五年、十年或更久。有些孤独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更何况是内心充实的孤独者。借用美国艺术家埃里克·伦纳(Eric Renner)著的《针孔摄影》第183页的一段话:“针孔相机是一种学习工具。它既不是快照也不是跑动中拍摄的照片,而是教会我们让时间变得更熟悉,它教我们学会忍耐。”针孔摄影对我而言就是重新审视和认识这样一个世界的一次超长实践。

  我几乎都从技术考虑,深层次的形而上的思考较少。如怎样拍出几小时的光带,拍出一天的光带,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目前最长的达到三年,等于从太阳最高点到最低点上下来回六次。这些作品就像一次科学家实践的副产品。每张照片都不是随意而为的,都经过几天观察试拍,调整而成的。如:编号2014 20号有十个光点的那张,算是一个创意了,太阳的圆弧和烟囱构成一张弓,使我们想起中国的神话:“后羿射日”。当第一次拍下六个月太阳的轨迹时,我感觉这是太阳给我们的信息,是一篇天书,看似空无一物的天空,曾经隐藏过无量的信息。相机的制作也随着要求逐步的提升:防雨,防晒,防别人打开,最后防鸟停,要是鸟儿在相机上拉屎,遮着了小针孔,就影响拍摄了。

  以拍6个月太阳为例,做一台全天候8×10寸规格的照相机大约需要一个月(半天干工作,半天做针孔),试拍检验针孔大小、滤光镜深浅、曝光时间的关系大约1~3个月,接着进行调整正式开拍,6个月后再根据结果,调整拍第二轮。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断会有新问题,几乎都在准备中,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我忙乎了这八个小时,就为了这30分钟有条不紊。有时一件小工具未带到现场,都可以影响拍摄进程。

  在离衢州城约十公里处有一处废弃的砖瓦厂,一座窑和高近30多米的大烟囱,2012年,当我能拍八小时几乎一天太阳轨迹时,像大多数爱好者一样要找个主题,最后,确定为地球上的突出物和太阳轨迹的关系,内容很庞杂,有高楼、化工厂合成塔、电线杆、古塔等等,都拍了一些。等到我发现大烟囱后就没拍其他的了,大烟囱几乎成这几年的主要题材。这个大砖窑的厂房对我来说相当于神庙遗址与希腊,是我拍摄的圣地。大烟囱对四周气场的控制,以及作为和太阳运动的参照,没什么可代替它。有人说它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又有人说是男性的象征,我只能说:它出现在太阳轨迹前面,是最好的。还有一点,大烟囱下有三个坟,有点荒凉,白天都少有人出入,相机放那里一天没人看管也很安全。我几乎360度拍摄大烟囱,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取得空前的加强。2014年3月,为了拍摄的需要,我在大烟囱前面立了根木柱,上面安装了8×10寸规格的“达芬奇号”相机,6个月一次进行了4个半来回的拍摄,可惜的是2016年6月这个大烟囱被拆除了,我继续对着没有大烟囱的天空拍了一个来回,以寄托我难以言表的心绪。12月23日,大烟囱与太阳轨迹的拍摄随之结束。

  我所在的学校对我的拍摄爱好非常支持,二十多年来几乎满足了我对摄影器材的要求。2004年更是出资10万购买瑞士产的仙娜P2(最高型号)座机,配了三个德国产罗敦斯德镜头,加一个仙娜可变画幅的120万能后背,使我有机会用世界一流的器材进行创作。

  大画幅所用的页片底片大,每张拍好以后能当天马上冲洗出来,可及时作出调整拍摄方案。后来自己做针孔相机,也采用4×5寸规格,并很自然升级到8×10寸。它的面积是4×5寸的4倍多,能记录更丰富景物的信息。选用大底片还有一个原因,我以后想直接用底片作为作品的呈现方式,现在正在尝试探索中。

  2015年7月31日,您拍摄了一张向杉本博司致敬的作品,说说这件作品吧。

  我先介绍一下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在一个满月的夜晚,我在学校艺术楼三楼楼顶平台上点了一支蜡烛,(为增加长度,用二根蜡烛连接成一根,在燃烧的过程中,月亮从蜡烛背后穿过,拍了大约七个小时。这张照片的最初来源是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150页,以日本蜡烛制作的装置作品,以及154页拍蜡烛燃烧一生的作品“阴翳礼赞”,第一次看到这张作品就被深深打动,并立刻就有把蜡烛放在月光前和日光前燃烧的冲动。在杉本博司《风前之灯》的文章里,有这样几句话:什么是蜡烛的一生?被点燃后,燃烧殆尽的数小时间,无风之日,它会稳定而缓慢地燃烧。起风的日子,它则是激烈而短暂地燃烧,蜡烛以自己的火焰,照出自己的一生。

  我对此非常有感触,我也经常感慨:“我是当不了焰火的,那么强烈、光彩耀眼,我愿当一支蜡烛,缓慢而平静地燃烧,放出微小的光和热直到燃尽。”因为拍这个主题我经过四次蜡烛燃尽到熄灭的过程,每次大约有十余分钟,这最揪人心而使人感慨的时光,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我准备下一张作品是烛光的几小时和半年太阳轨迹重合。拍法是晚上点燃蜡烛,燃尽时在底片中间留下影像,这张底片第二天开始继续对着太阳轨迹曝光一直到6个月。杉本博司是我最敬仰的艺术家,被称为摄影界的哲学家,我以前很多作品都深受他启发,而且他未来还将继续影响着我。

  您是何时开始用自制针孔相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什么让您觉得非常难忘的事情(或者想分享给我们的事)?

  2013年6月5日,我第一台自制的针孔相机诞生了,和大部分针孔相机定焦不同,这架相机有三个焦段,长边分别拍105°、90°、70°,相当于135规格14毫米、18毫米、24毫米的广角焦段。使用后达到一定的要求,我便一发不可收地做相机。有一次我做了一台相机来测试,原定试拍6天,等第6天冲片一看,底片全是黑的,中途曝光了。由于针孔镜头通过滤镜接环拧上去,好奇的学生打开了它。这件事我当然不怪学生,但我改进了设计,镜头制成可锁的,后来连后背、三脚架连接都设计成可锁的,以适应户外无人看管的需要。第二件就是对针孔直径的测量。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长达一年多,那一段时间所做的针孔直径标注都是估算的,出入较大,影响正确的曝光控制。后来终于借助传统黑白放大机,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具体方法如下:将一小段透明有毫米刻度的尺放在底片夹内,将放大机提升最高,1毫米之间宽度在底部被投影放大,放上白纸画出这个距离,之后均匀分成十等分,每一等分就是0.1毫米;取下透明尺换上打好针孔的铜片,让孔投射到十等分的刻度上,就了解这一个孔径是0.35还是0.36毫米了,和曹冲称象有点像。这之后我将以前打的针孔进行重新测试和标注,极大提高了孔径尺寸的精度。

  还有改进了钻针孔的工具。最早就用普通的缝纫针,太细不好操作,后用修钟表的小起子磨了一个,很好用,钢材非常好,旋转也很轻松。还有一个难忘的事情,是我发现鸟儿要停在针孔相机上拉屎,我在上面安装了一排磨得尖尖的钢针,还煞有其事的画上禁停鸟的图标,写上“此处禁停,违者后果自负”字样,不久我看到钢针上有一只蚱蜢,有点奇怪;又过一段时间,钢针上戳了小青蛙,我当时想可能哪只鸟放在这里晒干的,吃起来口感好一些,但过了半个月,这只青蛙变成木乃伊状也没被吃掉。经过观察我终于明白这是鸟向我表示不满的行为,鸟停在相机的过程中肯定被戳了,我自己维护相机时也被戳了好几次,但它发现最边沿的位置还是勉强能停的,它就停在这一个位置上,把食物戳在钢针上,相当对我说:“瞧,我照样停这里!”甚至有一次看到一只昆虫刚被戳上去,身体不停挣扎。这是一只多么有性格的鸟呀!之后在换装底片时我将尖磨平了,后来设计的相机这个防鸟停装置做的更温和了,小生灵的生存权也要得到尊重。

  每当拍了六个月的相机拿到暗房准备冲洗底片时,全黑的环境手很敏感,开箱后伸进去的一瞬间,会接触到不一样的空气,有点凉和干燥,那大概就是六个月前的空气吧,仿佛又和那段时光联系上了。

  滤镜:-2红镜 -2阻光镜;感光材料:公元6寸黑白胶片;时间:2013年9月16日

  听说您的每一合针孔相机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如“墨子号”、“牛顿号”,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可以说说吗,您为什么这样起名字?您是天文爱好者或科幻迷吗?

  我的第一台自制针孔相机叫“墨子号”,因为墨子是最早记载针孔成像现象的人;第二台叫“亚里士多德号”,他比墨子晚一百年记载这个现象。我把历史上和摄影术发明、光学发现有研究和贡献的人按时间顺序列一下,共有三十余位,最后三位是尼埃普斯,(法国人,1827年拍摄人类第一张照片),达盖尔(法国人,1839年9月18日摄影术发明人),最后是广东人邹伯奇,中国第一个研究摄影术并自制相机的人。我的相机就是根据这个编排命名的。“牛顿号”主要是牛顿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变成七色光的现象。这组名字用完,接下去可能会以天文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等命名,他们把人类的认识从地心说推向日心说,做出无以伦比的贡献。还有哈勃、爱因斯坦也在命名之列。再做就用哲学家命名,再后就用我敬仰的艺术家命名。当然我还要用我外婆的名字命名一台,她已逝世二十多年了,她一生勤劳节俭,通达包容,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用过的老床上的木板经常作为针孔相机制作的材料。那些在近百年以前绑在柱子上用人工锯出的板材不是很平整,锯纹也不均匀。每当摸到这些木板,仿佛摸到她粗糙而温暖的手……

  早在我上小学时,得到一本翻译于苏联的科普读本《答幻想飞向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太空探索,那时书不多,翻阅了无数次,留下了深刻印象。1990年大学刚毕业,正值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出新思想,什么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等等。冷战结束东西方和解,世界一片和平。我突发奇想设想为太阳系每一个行星设计一件艺术品,用停止军备竞赛的钱,抽出部分来完成将这些艺术品发射安装。而且还花了60个日夜制成了设计模型。整体以五星形状做素材,地球上的是五颗星像五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上面放一个圆,五人是五大洲人民之意。最远的冥王星是九个逐渐小的镂空的五星圆片叠在一起。月亮上也放了一个,是用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组成的金字塔,塔顶放着一个银色口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塔中部四边有中、英、法、俄文写着:“月球属于全人类”字样。明知太阳上不可能摆放任何艺术品,但还是设计了一个:一个圆环里面紧贴着九颗小星,代表着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这些作品完成就拍照片及写上说明,向美、俄、英、法驻华大使馆投寄,希望能共同完成这次行为艺术的大业。结果大家肯定都猜到了:石沉大海,估计扫描检查一下,扔到垃圾桶里了。跟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忘了这场有点不着边际的举动。2015年,十六岁的女儿发现这套作品,她拿着有点泛黄的照片由衷连声感叹:“怎么这么漂亮的!”是女儿的赞叹声,我才体会到这套作品的价值。

  2016年我终于用针孔相机机拍下了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不同的是,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太阳半年运行的光带代表着太阳,在针孔相机内部底片前加了一块手绘在玻璃板上的八大行星像,经过半年光带的扫描投射在底片上,成就了这张照片。就算是几十年前未尽想法的补偿。

  作为一个有点科学家潜质的艺术爱好者,最后讲一个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定会登上月球,建议带上两台针孔相机:一台用来拍太阳的运行轨迹,一台用来拍地球的运行轨迹(在月球上看地球就像地球看太阳一样升起),都以登陆舱为前景,直到离开前才结束拍摄,或许这些影像能让严肃的科学探索带上一丝浪漫的艺术色彩。

  陈晓峰将他所掌握的天文科学与古老的小孔成像技术相结合,产生深邃而神秘并有东方文化意味的太阳轨迹影像,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他是衢州中专的一名美术老师,自制针孔相机拍摄太阳的轨迹,从2010年到今天已经整整14年,自制“墨子号”、“赵友钦号”、“牛顿号”、“伽利略号”、“爱因斯坦号”等很多类型的针孔相机四十余台。孕育地球生命的太阳在陈晓峰心里是每天都要对话交流的长者,太阳的一举一动都收入他的针孔暗盒里,形成一张张光影明暗交错的天书。他的大多数作品的曝光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最多长达三年。此刻就有几十台针孔相机在不同的位置虔诚地接受太阳的光芒。

  陈晓峰也许是地球上最理解太阳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行为。(傅拥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