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春节已逝去,但给人们留下不同的记忆。各界的摄影爱好者在节日期间也大显身手,为难忘的假日留下无数的精彩剪影。
表现节日气氛的摄影作品,大概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纪实性的,一类是艺术性的。
它表现的是节日的红火热闹,反映的是现场的欢乐气氛,无论是传统庙会、家人团聚、各界联欢,还是坚守岗位的工作场景,都属于这个范围,其共同特点是纪实性高于艺术性,许多报道性的摄影和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场景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具有时效性,能成为特定节日的历史资料。
一、捕捉喜庆元素。纪实性的节日摄影,重点在于记录和写实。例如,春节庙会常见的舞龙舞狮,就是经常表现的创作题材之一。但是,作为节日摄影,必须表现出其中的喜庆元素。拍摄这类场景,除了构图、拍摄角度和用光等常规要求一定要通过迅速调整拍摄位置来实现以外,撷取红火的节庆色彩和人物的喜悦神态,对于营造画面的节日气氛就是决定性因素了。
二、以构图取景凸显色彩。节庆的色彩能够最终靠取景突出表现。在南方的广东、云南等地能够最终靠鲜花表现新春气氛;但是在北方,春节到来时,气候上往往还是严冬,例如今年的春节就在最寒冷的“四九”,草木尚未返青,所以要另辟蹊径。如果拍摄场景范围有“假花”等烘托气氛,也无妨将其作为前景或背景作点缀;假如没有这些烘托气氛的“道具”,就一定要通过变焦取景构图,突出节庆活动中的喜庆色彩。
三、抓拍神态。在拍摄欢庆场合的全景时,主要考虑的是色彩和构图。如果要重点通过人物表现节日,就不如专心地拍摄两三个人,因为捕捉两三个人的神态比起同时把握一群人的表情,毕竟要容易得多。大的场景与诸多人物的神态往往是很难兼顾的,如《龙腾新春》这幅照片,表现的只是三个舞龙人在跑动中的欢乐神态,效果很好。如果要照顾整个舞龙队伍的面部表情,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要把人物在节日活动中的欢乐表情和动态动感反映出来,就需要摄影者调动自己的“抓拍”经验。
四、相机设置及需要注意的几点:首先是曝光模式的设置,可以将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如果室外拍摄时光线较好,可以把快门速度定为1/250秒甚至更快。这样做才能够抓住运动中最美的“决定性瞬间”,使它在自己的相机中定格。若使用的是便携式数码相机,还需要注意“快门时滞”的问题,要适当打一点“提前量”,否则就不能够做到“所拍即所见”。
以小品的形式表达一种含蓄的节日美,也是节日摄影的常见形式。它表现的往往是生活中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或物件,或是一件静态的道具,或是不起眼的花木,或是传统民居的一副春联、一幅窗花或者一挂鞭炮,通过精心的构思,也可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甚至产生深深的愉悦之感。这种作品“拼”的是思想,它往往可以穿越时空,可成为一种节日的艺术象征。
这种节日小品或出于精心构思,或出于偶然迸发的灵感。这幅《严冬过尽》就是笔者在春节期间的庙会现场偶然得之的。当时熙熙攘攘的公园内,一个坐南朝北的戏台上正在上演节目,戏台下有不少人在观看。
面对春节欢乐的舞台,我的目光却被一枝不起眼的玉兰花蕾吸引了,而且立即想到陈毅元帅的一句诗:“严冬过尽绽春蕾。”春节的到来,标志着严冬将去,正所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于是我就拿出贴身携带的相机,以这一枝玉兰花蕾为拍摄对象取景构图:
一、确定逆光拍摄。为表现玉兰花蕾茸毛丝丝透亮的效果,必须利用逆光拍摄,求得一种类似背光的效果,使花蕾的边缘有一圈高光,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
二、设置近摄功能或利用长焦。拍摄玉兰花蕾能够正常的使用数码相机的近摄功能,或者使用变焦镜头的长焦端将其拉近拍摄,以达到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目的。
三、适当进行曝光补偿。逆光拍摄玉兰花蕾时,如果以天空为背景,则应该增加0.7~1EV曝光量,或者采用“点测光”确定曝光,以避免把花蕾主体拍成黑乎乎的一团。
四、精确对焦。拍摄玉兰花蕾时,精确对焦很重要,对焦不实就达不到“纤毫毕现”的效果,照片的艺术性就会打折扣。
五、巧用背景。背景较暗时,按照“白加黑减”原则,不必再增加曝光补偿。当时花蕾的背景是戏台,色调是紫红色较暗,只有背景的“春节”二字是黄色的较亮。玉兰花蕾作为主要拍摄对象,整个背景都被压暗,只有一个黄色的“春”字作为花蕾的背景透出来,恰好成为“严冬过尽绽春蕾”这一诗境的点睛之笔。
只要我们用心寻觅,精彩无处不在。如将东北的冰凌花与冰雪、鞭炮、春联结合起来,也一定会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