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戏曲剧作家)、施小墨(中医)、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屠志涛(北京中医管理局局长)
梨园界备受尊崇的戏曲剧作家张永和先生和他的学生张婧所写的《大国医施今墨》,是第一部书写大国医施今墨传奇人生的传记。周五下午,该书的首发会将在线上直播,邀请到了张永和先生,以及施今墨的哲嗣、著名老中医施小墨,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北京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一起参加。
近年来,在上海老旧社区内建造外置电梯来改善生活设施和方便照护老年居民,正在成为适老科技日常化话语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度林惠祥纪念讲座特邀复旦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潘天舒教授,聚焦在上海某新村住宅外设电梯的加装和使用的过程(2018年1月至今),对这一科技助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进行田野观察和思考,同时以“电梯”这一寻常的技术装置为棱镜,透视都市“士绅化”背景下老旧小区内邻里关系重构过程中道义互惠准则的多重意涵,进而探讨个体策略与制度化力量之间在事件进程中的互动模式。这一有关“适老科技”的道德和社会属性(Kleinman 2021)的田野案例,充分展示了“电梯”作为一个普通的机械设备在日常实践中所具备的“物品的社会生命”(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被使用者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案例对研究者在如何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一样的研究路径、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1893年的博士论文到1927年的“记忆女神图集”,瓦尔堡的学术场域或研究对象一直在变化,但基本问题始终没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古代遗存在历史时间中的幽灵般返回。他处理这个基本问题的方法有三:好邻居原则;情念程式;跨媒介运作。那么,这一些方法究竟是怎么样去使用的?它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它们能给今天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样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到瓦尔堡本人的文本及其工作方式来获得理解。
《流俗地》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的最新长篇小说,以马来西亚锡都为背景,以一个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帷幕,娓娓述说着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11月26日晚,我们邀请著名作家马家辉,与《流俗地》作者黎紫书,一起聊聊城市、文学,与人的命运。
托尔金说,要写一个复杂的故事,你必须有一张地图作为依据,否则你休想在写完之后根据故事画出一张地图来。《指环王》《霍比特人》系列电影概念设计师约翰·豪绘制的《中洲地图集》,就是一本阅读托尔金必不可少的收藏级图文工具书。11月26日晚,我们邀请了魔戒中文维基管理员起名,在世纪文景天猫旗舰店直播间,一起聊一聊刚刚出版的这本书和托尔金的其他作品。
长期以来,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学术界理解发展中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视角。然而,在如今的发展中世界,政治发展现实与政治现代化理论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主流政治现代化理论已经不能有效解释发展中世界政治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包刚升教授认为,政治现代化存在着一个“铁三角”,即国家构建、经济稳步的增长与民主建设的组合。三者的各自表现、互相作用与发展次序,才是理解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他的这场学术讲座将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次对此进行解读,试图为我们重新理解政治现代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对于作家来说,哪些故事可以讲述?小说讲述的故事,是遗忘之后重新返回的故事。这里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发生机制。在时间中生成并再造的语言,将成为一种历史修辞。故事来了,小说来了,写《花腔》的李洱来了!写《应物兄》的李洱来了!来和我们云端相会!听李洱用哲学、历史、文学和人类学的碎碎念讲“故事”吧!
嘉宾:格非(作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梅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导演、编剧)、杨好(作家)
长篇小说《男孩们》以“母与子”为叙事核心,通过呈现男孩们的秘密过往和成长困境,折射出当代家庭,包括男孩们背后的父亲、母亲们的精神和生存困境,探索了时代和个人、代际与性别、欲望与生存之间隐秘而复杂的关系。11月27日晚,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梅峰,以及这本书的作者杨好,将做客单读直播间,一起聊一聊在这个年轻的时代里人们面临的现实困顿和精神晦暗。
嘉宾: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振宇(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顾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周日下午,“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系列学术论坛,邀请几位大咖来一起思考摄影——图像、历史与观念。
“中华文化在南洋” 系列讲座第五讲,本场,王润华教授将主要为我们讲述解答一下几点:(一)老舍的后殖民文学理论与文本《小坡的生日》;(二)老舍《骆驼祥子》中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结构;(三)郁达夫在东南亚:自我放逐、抗战、流亡与死亡的边缘话语。
“中华文化在南洋” 系列讲座第六讲,本场的主要内容有:(一)南洋书写、东方主义、本土多元化地方书写;(二)五四南洋想象与东南亚南洋想象对话之后;(三)“双重统”的世界华文文学VS华语语系。
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的《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周六下午,我们邀请柏邦妮和孟常两位嘉宾,一起聊聊婚姻故事。
婚姻生活里,你愿意与另一半共情吗?或者,当你能够共情,你会更爱他/她,还是会看透了他/她?婚姻里的共情,是个难题,也是个暧昧的过渡地带。近70年前,一部细腻解剖丈夫内心戏的小说《鄙视》就处理了婚姻中的共情问题。这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青年作家笛安、张天翼,一起来探讨婚姻里的共情难题,探讨爱的表达之难,沟通之难。
女性身份对于女作家的成长和创作具有怎样的影响?她们有没有某些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女性情怀?在塑造女性人物时,女性作者是否会有意识地与父权制传统进行对抗?抑或,刻意将女性视角隐藏起来?在以“女性视角——字里行间”为主题的2021年中欧文学节框架下,11月27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邀请德国作家尤迪特·赫尔曼和中国诗人、作家翟永明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就女性写作以及欧洲与中国女性作家的多元化与创造力展开对话。
嘉宾:李庆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孙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汪前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纯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近一个世纪前,王国维先生提出了史学研究要使用“二重证据法”的倡导。他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后,中国学者使用“二重证据法”研究历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过去难以见到的文献和过去完全不知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使得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在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中,尤为显著。大量的域外文献,是我们进行研究的新史料。规模空前的水下考古发现,更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证。因此,邀请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有关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对话,将不仅有助于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促进历史学和考古学两大亲缘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相互了解,从而更好地携手合作,共襄史学大业。
嘉宾: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臧棣(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西渡(诗人、诗歌批评家)、姜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冷霜(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西南联大现代诗钞》汇编了来自西南联大师者6家、学生18家如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穆旦等人诗歌共300余首,是新诗宝藏,更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份珍贵纪念。11月28日,本书编者之一、学者、导演张同道,以及另外四位当代著名诗人、评论家:臧棣、西渡、姜涛、冷霜,将做客北京单向空间·东风店,与读者一起回顾那段发乎激情和理想的诗意岁月。
嘉宾:魏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主编、副编审)、糜绪洋(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译者)
嘉宾:梁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孙哲(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师)、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过上百年、数代学者的锤炼,已然绵密而严谨,这从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可窥见一斑。但经济学科的发展并不像经济学101课程那么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中间曾经有太多的枝桠、歧路和深坑。太阳底下无新事,今天我们对经济问题的疑问,前辈学者几乎都经历过。11月26日晚,建投书局邀请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梁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师孙哲、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做客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与我们重温前辈学人走过的弯路与贡献,解开曾经对经济学的误解,理解当前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今天经济学家的工作,还有经济学家与证券市场、宏观决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问题之间的联系。
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全岛几乎全部被热带雨林覆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正是在这里获得灵感,几乎与达尔文同时提出了以适者生存为主旨的生物进化理论。2017年,植物学博士周寅第一次踏上这座岛屿,从此便被这片迷人的土地深深吸引,此后年年都会组织前往婆罗洲的游学团,每一次都会有惊人的新发现,好像这片土地有挖不完的宝藏。
嘉宾: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嘉宾:梁锡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嫣婧(书评人)、董子琪(媒体人)
你我皆是星辰,明灭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11月27日下午,在茨威格诞辰140周年之际,建投书局联合读客文化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锡江,青年学者、书评人陈嫣婧和媒体人、《鼓腹而游》主播董子琪做客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与读者聊聊那些闪耀人类的群星,也一起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熠熠生辉。
主讲人:陆波(曾任意大利意联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父母该怎么样与孩子零距离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一位母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越洋家书: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家庭教育样本》。11月27日,作者陆波将来到朵云书院·戏剧店,向大家讲述自己如何教导孩子走向独立,陪伴孩子度过人生关键时刻,并和在场的家长们探讨、交流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
本次讲座,通过将晚年丁玲其人其文放在作为“新时期文学”开端的“伤痕文学”中予以讨论,会发现作为同样“归来的一代”,丁玲却以别样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述“伤痕”。她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不只是在个人精神史意义上体现了所谓“丁玲不简单”,而且使得我们大家可以和主流的“伤痕文学”叙述拉开距离,重新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嘉宾: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柠(记者、专栏作家)
在推出广受好评的喜马拉雅课程“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三年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以一本新书《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再次探索哲学普及的新方式。不约而同的,复旦哲院教授徐英瑾也在今年出版了一本《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理解问题、处理问题。本周六晚的大隐书局,我们邀请到郁喆隽和徐英瑾,以及热衷于思想传播的主持人曹柠,一同畅谈那些被讨论了千年的大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当下社会的回响,以及哲学知识在这个时代的传播方式。
嘉宾:董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天新(诗人、作家、数论学家、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作家)、林栋甫(表演艺术家)、沈洋(歌唱家)
11月27日,《青春燃烧:日本动漫与战后左翼运动》作者徐靖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将莅临大隐精舍,以日本动漫为切入点,回望战后日本社会运动兴衰历程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重要历史事件,通过追溯日本动漫大师的“原点”,探索日本动漫文化与战后日本社会运动之间鲜为人知的渊源。
地点:闵行区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F701新华文创 · 光的空间心厅
嘉宾: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桑(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诗人、译者)、吟光(作家、跨界音乐人)
新锐作家吟光在其新书《天海小卷》中,进行了一场文学跨界实验,融入音乐、诗歌、游戏(剧本杀)等诸多元素。11月28日,严锋、胡桑、吟光,三位深耕于不相同的领域的“跨界先锋”齐聚“光的空间”,将围绕文学的跨界实践,一同探讨小说与诗歌、音乐的互动方式,新科技时代背景下文学想象的形态及其前景,以及“艺术乌托邦”(Artopia)的构想等开放性问题。
历年来,南京西路汇集了众多公司、时尚的娱乐场所和俱乐部,也聚集了许多画廊和艺术家。在《阅读南京西路》中,作家乔争月所描述的,并不仅仅是一条3866米长的线性的街道,而是不断向周边的街道和建筑延伸的社会蒙太奇,读者会发现这片乐土是浓缩的上海史。本次《阅读南京西路》新书分享会中,让我们跟随乔争月一起,一条南京路,从东走到西;一起阅读上海,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
嘉宾:张志萍(媒体编辑)、滕俊杰(导演)、潘涛(主持人)、程多多(画家)、张黎明(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震坤(书籍装帧设计家、插图漫画家)
11月28日,上海市委党刊解放日报社《上海支部生活》主任编辑张志萍将携新书,与著名导演滕俊杰、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潘涛、著名画家程多多、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家王震坤等嘉宾,在上海古籍书店举办《海上逐梦——张志萍人物访谈录》新书分享会活动,并共同为读者签名留念。
嘉宾:马小曼(京剧演员)、燕守平(北京京剧院京胡琴师)、马龙(京剧演员)
今年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此,北京京剧院于今年3月启动了系列纪念活动。上海站的演出将于12月3日至5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隆重上演。在纪念演出拉开序幕之前,一台精彩的“马派名剧导赏·图书签售会”将先与观众见面。届时,马小曼、燕守平、马龙、朱强、穆雨、张凯等艺术家和马派传人将亲临现场与观众聊聊京剧马(连良)派艺术。
嘉宾: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作家、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嘉宾: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沙青青(专栏作家、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钱睿荪(播客主播)
成为日本人生活一部分的居酒屋,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卖什么酒菜、顾客主要是哪些人,又经历了哪些变化,与今日居酒屋有何异同?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居酒屋的诞生》新书分享会邀请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和播客《杯弓舌瘾》主播钱睿荪,梳理江户时代居酒屋的发展过程以及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变迁,一探江户风情。
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并不全是文体家,村上春树则两者兼之。村上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村上”风格,在国内也有大量的读者群体,其作品在国内如此受欢迎,离不开一位优秀的译者——林少华先生。翻译家林少华先生认为,作为村上春树作品译者的“贡献”不在于转述了一个故事,而在于引入了一种独具一格的村上式文体。文学翻译是再创造的艺术,而村上体和林少华翻译下的村上文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再创造的艺术?不妨在现场一起来探索文学翻译中语言的美学。
玄奘和鸠摩罗什,都是举世闻名的佛教文化传播者、真正的大师,关于二者之间究竟谁的翻译水平更好,至今仍是读者们纠缠不清的话题。当一名翻译工作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处境如何?本周日下午,我们邀请到李继宏,就本文问题,谈谈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从本职出发,与诸位分享阅读、翻译与创作经验。
傅伟中(香港《读书杂志》社长)、肖启明(《读书》总编辑)、尹昌龙(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长)等在中国文化传承的长河中,1979年北京三联创刊《读书》,发展为兼重思想性与可读性的重要读书杂志,成为文化的号角,影响几代人。《读书》杂志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一代代读者和爱书人一同成长,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香港拥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东西交汇的地缘优势,从始至终坚持扮演着联通内地及海外的重要角色。香港三联秉承《读书》传统,本着推广阅读的使命,创刊香港版《读书杂志》。两本《读书》杂志同根同源,同样背负着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感让两本杂志在不同时间与地点惺惺相惜,共守初心。本次深港澳共读·书店沙龙活动特策划“读书志:香港内地读书杂志主编高端对话”活动,特别邀请到两本《读书》杂志的主编,通过三地连线的形式一同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的杂志出版与阅读”,是为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最佳注脚。
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倪蓓蓓(画家、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德强(文学批评家、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赵步阳(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纸上城市》以城市书写和城市解读为中心,包括鲁迅作品中的城市书写和研究,当代文本中的城市书写和研究,民国时期城市书写和研究。本期的可一读书沙龙,我们邀请到了该书作者、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张娟副教授,和几位嘉宾一起来赏读她的《纸上城市》。
彭伦(出版人)、许金晶(书评人、影评人)近日,上海译文携手群岛图书推出了爱尔兰文学大师科尔姆·托宾行销百万的佳作《布鲁克林》。这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改编的同名影片获奥斯卡奖三项提名。11月27日下午,本书的策划人彭伦将和书评人、影评人许金晶在南京奇点书集和读者朋友们一起观电影、聊小说。
刘东(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讲席教授)、程衍樑(播客主播)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主编、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刘东,将于本周日,和播客“忽左忽右”主播、JustPod首席执行官程衍樑一起,在杭州茑屋书店与我们分享新书《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在中国历史中发现北京,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叙事学技巧。
谈骁(诗人)、老王(阅读文创产品开发者)诗人是怎样的人?人类对于诗人形象的想象千奇百怪,却常常忘记了,诗人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武汉诗人谈骁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11月27日下午,,诗人谈骁将携新作《说时迟》,做客钟书阁武汉群光广场店,与好友老王一起,聊一聊诗歌,聊一聊武汉,聊一聊发生在他、诗歌和武汉之间的故事。
郭庆丰(画家、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在古老的黄河流域,许多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砥砺住岁月的磨损,成为民族文化中珍贵的“活化石”。剪纸、皮影、石刻、泥塑……黄河岸边的百姓就地取材,在质朴的生活中迸发出热烈的创造力。本次讲座,让我们通过郭庆丰拾起上个世纪的记忆,听他将民间艺术的凋零、保护与传承娓娓道来。